首页 / 旅游
文化赋能让旅游“火”起来
2024.10.16 03:10

□见习记者 孟庆丽


“妈妈,你快看!”国庆期间在北疆明珠观光塔内游玩的李佳激动地拉过家人,兴奋地看着驶出国门的列车。她开心地说:“一放假就跟家里人一起出来玩了,在满洲里我们感受到了中俄蒙三国不同文化的交融,也看到了独特的风光。刚刚还看到开往俄罗斯的列车,太震撼了!” 正如李佳所叹,走进满洲里就能收获一场独特又难忘的旅行。巍峨耸立的五代国门、独具风情的套娃景区、生态优美的城中湿地……我市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

2024年1月至9月,我市接待游客714.4万人次,同比增长8.02%。旅游总花费119.41亿元,同比增长7.46%。其中出入境旅游人数64.02万人次,同比增长96.46%;入境旅游人数3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3%;出境旅游人数31.71万人次,同比增长92.76%。国内旅游人数650.38万人次,同比增长3.43%.

数据背后,既有着宏观环境的重大利好,也有来自于我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近年来,我市以全国最大陆路口岸之姿,努力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格局,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与消费场景,用亮眼成绩赢得了游客和市民的一致好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边境旅游试验区……一块块金字招牌的取得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项目建设筑基石

“在这里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哈尔滨游客吕春艳说。

金秋时节,在我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芦苇产业园内,泛黄的芦苇相拥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蜿蜒的木质栈道在芦苇草丛中盘旋,犹如一幅美丽、生动的自然画卷。

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总投资650万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芦苇产业园于今年8月末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满足了我市地区生态修复要求,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了游客旅游打卡的新地标。

今年,我市紧紧围绕“重点项目攻坚年”主题,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提升旅游的业态丰富度、空间覆盖面和时间延展性,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沟通平台,强化服务指导,积极打造了一批具有满洲里代表性的高品质文旅项目。

套娃智能酒店项目、中俄边境旅游区文旅融合提档升级项目、套娃景区中俄蒙美食商业步行街项目等我市确定的3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同时,游·木时光沉浸式体验馆投入运营,全力推动建设城中湿地等“城中”系列旅游打卡新地标等,都为我市文旅产业的整体品质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为推进我市文旅产业现代化建设强基赋能。

文化盛宴聚人气

今年夏天,我市城中草原的夜晚灯火璀璨。为期两个月的“激情陆港 绿夏之约”满洲里市群众文化艺术季暨第二十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56场精彩演出,燃爆了整个夏天。

每场演出都体现出传统民间艺术与时尚潮流文化、俄蒙异域风情的交相辉映,不仅展示了满洲里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成果,还吸引了八方来客的目光和脚步。

今年,我市积极致力于做好“文旅+”文章,将文化融入旅游。套娃景区俄罗斯大马戏、中俄蒙电音节、俄罗斯冰舞秀三大演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多重感官的艺术文化享受。除此之外,我市深入挖掘口岸红色文化,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和口岸特色,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红色精品剧目《风雪黎明》,以歌曲和舞蹈抒发炽热的革命情怀,讲述满洲里红色故事,25场演出吸引了万余人观看。

这些精心打造的文艺舞台让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使满洲里城市文化品位更高,城市文化名片更亮,城市文化品牌更响,市民和游客在满洲里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

新兴业态添亮点

步行街附近的文创用品商店里,店主小王正在盘点一天的营业情况。“现在很多游客更倾向于把旅游地的风景具象化地带回家,文创产品就成为了他们很好的选择。”小王的店里有各种套娃造型的杯子、冰箱贴、明信片、书签,制作精美,价格亲民。她说,店里还提供包邮服务,很多人逛完之后都想带点儿东西回去。

今年,我市大力支持文创企业发展,以有力举措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研发上多做文章,积极打造了一批具有满洲里代表性的高品质文创产品。

随着一系列体现中俄蒙三国风情和百年口岸文化的特色旅游商品被研发,旅游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它们不仅营销了景区,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还进一步传播了满洲里三国风情交融的多元文化。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我市文旅事业的不断推进,这座城市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满洲里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每一位游客的到访,都将成为这座城市故事中的新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