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期望(上) ——长篇小说《茫茫前程》后记

2024-04-26 09:56:27

□吴新财

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期望,这种期望是一种对未来的许愿,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预估。我个人认为,许愿这种事如同长篇小说《茫茫前程》书名的寓意一样,带有虚幻和不确定性色彩,也隐藏着致命吸引力的诱惑。

人们想努力实现的目标有时候一开始看起来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件事最初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期望,然后化作一个百折不挠的信念,最后通过努力逐渐在现实中慢慢实现。

长篇小说《茫茫前程》描写的是故事,刻画的是人物,但是作品主要呈现的是一种人生期望实现的过程,讲述一次追寻美好未来的人生经历。人生的期望,正常情况是在人的青少年时期产生,当然在中年和暮年时也会产生,不过在这个人生阶段产生的追求相对青少年时期少了很多,能实现的概率更小,甚至是在一片绝望中寻找那渺茫的希望。

农民在春季播种后,期望在秋天能看见硕果累累丰收的田野;工人在完成工作后,期望能得到满意的薪酬和提高薪酬机会;科研人员期望经过努力工作,在科研领域能有技术性突破;作家期望通过辛勤努力创作,能有新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是作家,也是文学编辑、图书策划人、图书出版人。有作家朋友说:“新财,像你这样在全方位取得这么显著成绩的人几乎没有。”朋友指的“全方位”是我在文学编辑、图书策划、图书出版及文学创作方面的成果。我不否认朋友说的观点,朋友没有夸大我的成绩。

目前,我在文学创作方面正式公开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集、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散文评论集、一部诗歌欣赏集和一部诗歌集等。在图书出版方面我策划出版过浙江、黑龙江、甘肃等地作家创作的作品书籍。在文学编辑方面我编辑过报纸、杂志,是出版社特邀编辑。我在这些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众多作家和朋友认可。

我认为期望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没有期望,期望是动力之源。我从文学爱好者到成为文学编辑、图书策划人、图书出版人及作家的转换过程中,一直心存期望,如果心中没有期望,或许不会取得如今这些成绩。这个转换过程不只是漫长,还十分艰难,不确定性非常大,假如心中没有期望怎么可能风雨无阻坚持下去走出困境呢。

2003年1月,我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爱的旅程》在群众出版社出版时,我当时还没有发表过几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创作没有提到日程中,但我却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如果我心中没有期望,不可能在开始就直接进入长篇小说的创作。

我的首部长篇小说《爱的旅程》出版过程非常顺利,顺利得似乎带有戏剧性。2002年5月,在《爱的旅程》定稿时,我想让作家雨桦把《爱的旅程》打印稿寄给群众出版社文艺部主任张蓉。雨桦那时名气比较大,全国各地许多杂志给她开了发表作品的专栏,但我不是在借用她的名气寄稿,而是想借用她的通信地址跟外界联系。我当时在公司上班,工作环境不怎么理想,通信地址不确定,而且当时我还没有使用手机,联系不便利,为了防止因通信地址不确定而丢失稿件,我只好拜托他人寄稿。雨桦没有看我的作品就认为我写得不行,说什么也不帮我寄稿,我跟她大吵了一次,小吵了好几次,她才勉强同意把我创作的长篇小说《爱的旅程》打印稿用挂号信方式寄给群众出版社文艺部主任张蓉。

那时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普及,是传呼机盛行的年代,在大街上的主要十字路口处安装有公用电话亭,用IC电话卡可以打电话。

稿件寄出大约半个月后,我让雨桦给张蓉主任打电话问稿件情况,稿件是她寄去的,她给张蓉主任打电话合乎情理。张蓉主任轻描淡写地说稿件收到了,再没说什么,也不想多说。我从张蓉主任的语气中觉得这部书稿没有出版的希望,对出版这部书不抱希望了。但因张蓉主任没有直接说不出版,我就没有往回要书稿。

我在茫然中等待稿件的最后命运,此后,我再没问过书稿的事。

上一篇:生活中有诗 意境中咏情 ——男宝石诗歌简评
下一篇:月下花前流笔端(上)